进入七月,京局以汛期的理由停开了京原线小票车 6437/8 次。去年夏天发生在北京西部山区的洪灾至今还令人历历在目:丰沙线三列客车被困于途中,在铁路和地方的协助救援下旅客和乘务员才得以疏散。之后虽然洪水退去,但是对北京西部铁路的影响仍然是长远的:京原线客运中断三月有余,直到入冬才得以重开,丰沙线客运则至今尚未恢复,不少客车只得改道其他路线。
然而,京原沿线仍有不少乘客需要火车出行。为此,京局决定视情况加开临客列车作为 6437/8 次的替代,而由于 6437/8 属于普客,普客并没有像其他列车等级一样划定专用的临客号段,京局只好重新启用多年未用的 L 字头号段开行这些临客列车。而除了京原线,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的锦承线也开行了类似的 L 字头列车。这一举动很快传播开来,吸引了不少铁路爱好者的关注。
最开始宣布开行的临客是 L7437/8 次,开行时间是 7 月 4 日和 5 日(大涧那边发车则是 7 月 5 日和 6 日)两天。其时刻表和原 6437/8 完全一致,只是使用了临客号段。然而,也许是天气不佳的原因,这两天的临客很快相继宣布停运。
就在大家以为 L 字头列车只是虚晃一枪的时候,新的加开消息很快到来:7 月 5 日和 6 日,北京西至涞源双向加开 L7655/6 次。而且与 L7437/8 不同的是,本次列车使用一套全新的时刻表:L7655 北京西 10:05 发,涞源 14:18 到,之后折返担当 L7656 涞源 15:03 发,北京西 19:30 到。相比于 6437/8 来说,全程运行时间都在白天,而且砍掉了几乎所有的乘降所停靠,北京西-涞源的运行时间也从接近六小时压缩到了四小时出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快速列车。
原本我只是想运转临客列车在北京市内的区段的,在丰台站或燕山站就下车结束运转。但京原线沿途的风景,本车白天的运行时间又不断诱惑我体验全程。最后在出发当日,在乘坐地铁前往北京西站的路上,我选择延长了运行区段,购买了往返涞源的车票。
这样的想法和半年前的我何其相似呢!半年前乘坐末班非空 6437/8 时,我也是一开始只买了到燕山站的车票,在开车前一晚才延长了行程。
由于出门的时间晚了一点,我到北京西站的时候列车已经开始检票了,没有能听到 L 字头列车的广播,有点可惜。听说广播好像并没有录入 L 字头的广播音,把 L7655 次报成了 7655 次。想一想上一次北京西站广播出现 L 字头车次,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下楼不出意料大量车迷,不少人围在车头位置看机车连挂,还有不少人在拍水牌。感觉站务的数量也比往常要多,不知是不是作了预案。
凑到水牌的位置看一眼,好家伙,怎么列车等级写的是“快速”。L 字头车次,快速等级,票价却和 6437/8 一样是新空调普客的票价,这车的迷之要素算是拉满了。

牵引我们的本务机车是老朋友,DF4D-0156,在 半年前送别末班非空 6437/8 的时候 就是它牵引着 25B 列车跑完了这组非空调列车在京原线上的最后一个往返。

没多久列车发车,沿着熟悉的京雄城际线驶往丰台站方向。

有乘务员对车上多了这么多旅客感到惊讶,向我们询问为什么大家都来坐这趟列车。我便向她耐心解释火车迷群体和 L 字头列车的稀缺属性。
丰台站不出意料有大量车迷下车,同时也有不少普通乘客上车。和在丰台站上车的一位阿姨聊起来,她本来想要购买北京西-白涧区间的车票,但苦于北京西-北京丰台大量车票被车迷买走,无法再购买北京西出发的车票,最后只好在北京丰台上车。阿姨对于这车比 6437/8 快了很多的事实感到非常惊讶,也能看出她应该是常客了。
说来卧铺车厢每个包厢里都有充电接口,这还是 25G 列车吗?
出了丰台站后,列车先驶入丰沙线,在丰沙线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过了一会,在石景山南站进行技术停车。
接下来列车驶入京原线,开始跨站模式。原本 6437/8 停靠的乘降所,如大灰厂,上万等等,此刻都快速通过,到燕山才得以迎来停车。
燕山站相比半年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作为燕山石化自行筹资建设的车站,燕山站曾经有一块独具特色的方向牌。这次来的时候,发现那块方向牌不见了,换成了和其他车站统一的样式。之前乘车的时候没找到机会把那块牌子拍下来,此刻不免有些遗憾。

北京本地的车迷群体大多在燕山就下车了,车内终于是清净了不少,倒是普通的乘车旅客还是不少,行李架上放了不少行李箱和其他行李,能看得出京局加开临客,背后确实是有一定的乘车需求。
路过沿途的不少乘降所,才发现乘降所也基本上都进行了一轮翻新,包括地砖重铺,方向牌更换等等,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京原线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和校内乘车的朋友会合。他准备在十渡下车,坐公交返回市区,与他一块坐公交的另外一个人在快到站的时候突然消失了,各种方式都联系不上,给他整得非常着急,我在旁边调侃道不如陪我们一块到涞源。还好最后时刻还是建立了联系,一块下了车。
接下来停靠的是野三坡和百里峡车站。和同行的车迷聊起来,才知道这一带的景点在去年洪灾中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来想来这一块旅游的,唉。
相比于 半年前的那个冬至时分,这次的乘车环境可以说好了太多:炎炎夏日里,车内的空调功率全开,维持着一个清爽的环境。
奇峰塔站是去程唯一停靠的乘降所。和其他车站和乘降所不同,奇峰塔站的站房上没有写车站名,只有方向牌向我们指示该站的名字。


过了奇峰塔,下一站就是终点站涞源了,中间长达一个小时不停车。如果能在 25B 上开着窗户体验这样的跨站感觉那该多好啊。
夏日的涞源,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相比半年前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副风景。

整个时刻表排得非常宽松,到达涞源的时候提前了差不多十分钟,吃午饭的时间一下充裕起来。和半年前的那次运转一样,我来到了同一家牛肉板面馆,想要找回当时乘车的感觉。

吃完回到涞源站。发现与半年前相比,涞源站外面巨大的时刻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售票窗口旁边的小板子,还被 6437/8 的汛期停运公告覆盖了。

而候车室内部也经历了一轮重新装修,铺上了地砖。


能看得出来和我一样选择立折的人还是不少,相比于 6437/8 需要过夜的交路,这趟车的交路安排对于铁路爱好者们可以说友好了太多。

回程要写的东西就没有去程那么多了,毕竟还是同样的风景,同样的列车。整个人这几天还忙于赶作业,车内空调凉风一吹,不免生起困意。
路上天气开始转阴,下了一点小雨,我们开始担心这车能否顺利开回。我调侃道会不会开到一半,再开个 FL7655 开回涞源去。没想到这句话在第二天近乎一语成谶:次日开行的 L7655 到达涞源站后,返程的 L7656 停运,引得不少当天试图乘车往返的车迷纷纷破防,最后只得乘坐大巴返回北京。还好我们是幸运的,车再往前开没多久雨就停了,列车运行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返程相比去程多停了南观村站,停车十多分钟。不过好像并没有遇到什么要待避的列车。
(事后发现这里需要会让的是对向开来的 K603 次列车。然而当天 K603 次列车停运,因此出现了会让空气的状况。)

快到燕山站的时候,有群友在北大附近约饭,看了下时间,等到西站再下车就有些来不及了,于是只好选择在丰台站提前下车,打了一辆出租车就往北大那边赶了。到地方一看计价器,花了 60 多块,比这次往返火车票的钱还要贵。

后记
相隔半年,从数九寒冬到三伏盛夏,从非空列车到空调列车,两段行程,同样的线路,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心境。在旅行中感受并记录变化,这也正是旅行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2024 年 8 月 12 日
Hello!
Good cheer to all on this beautiful day!!!!!
Good lu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