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线非空列车 6437/8 次告别之旅

十二月初突然传来消息,行走于京原线上的非空列车 6437/8 次将要更换空调车底。对于从来没乘坐过非空调列车的我来说,虽然能理解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但不可避免地为非空列车的远去而惋惜,也为即将失去的体验机会而遗憾。而 6437/8 次作为离我最近的一趟非空列车,抢救性运转体验也是最容易的。

10 号那天,在丰台机务段参加“毛泽东号”机车研学活动之后,我便来到了北京西站,乘坐了 6437 次列车的北京西-燕山区间。当天是周末,已经有不少学生车迷赶来送别,能看到不少长枪短炮和手机不断地进行拍摄。这一趟坐下来一个多小时,感觉非空列车确实带给了我不少独特的体验,但总感觉体验上还差点意思。

想着 19 号那天来送别的人应该会比较多,也有机会遇到认识的朋友,我就又订了一张 19 号北京-燕山的 6437 次列车的车票(由于想要送别的人和单纯留下车票纪念的人非常多,订票的时候已经只能买到无座车票了,而之后几天再看的时候,就连无座也都不剩了)。在出发的前一夜,越想越觉得该彻底体验下非空列车的我,决定将目的地从燕山延长到涞源,赶着 12306 系统维护的时间到来之前买好了延长段和返程的车票,并订好了涞源过夜的旅馆,这一系列动作进行的非常流畅,完全没有一丝犹豫。

于是这场漫长的送别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前篇

查了下天气预报,12 月 20 日当天,涞源当地的最低气温将达到 -25 度(后来才发现,那天是涞源县 12 月最冷的一天),从未在如此严寒天气下活动的我决定做足准备,套了好几件御寒的衣服后才从学校出发。

坐上熟悉的房山线,再换乘上 9 号线,来到了北京西站。

虽说这一天不是周末,但是来送别北京西站最后的绿皮的车迷仍然非常多。当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只准备体验北京市内的路程,在丰台站,大灰厂站或是燕山站就下车了。

提前半个多小时,6437 次列车开始检票。

非空调列车和高铁列车停在同一个站台上的场面颇有视觉冲击力(可惜忘了把这一幕用镜头记录下来了)。另外,25B 客车头顶的“蘑菇头”通风口也非常显眼。

车头位置很快聚集了不少拍照的车迷。站台的秩序还算是非常稳定,并没有看到有车迷作出过于出格的事情,站务与车迷们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今天牵引我们的机车是 DF4D-0156,和 10 号当天一样。

今天运气很好,在 8 号车的尾端又挂了一节 SY25K 试验车。

这次陪伴我们的试验车。
早早上了车,这时候车内还没有多少人。
用于卧代座的硬卧车厢。
“公益性慢火车”的牌子。

车内依旧有不少车迷架着长枪短炮到处拍照。看到此景不由想起一个普遍现象:在国内外,会有不少人赶在线路废线,列车更换前的一段时间来抢救性体验运转,这种“送别流”会在短时间内大大推高一条线路的客运量(说的就是你,JR 北海道)。

列车缓缓开出北京西站,驶入了京雄城际线。曾经这段线路是京九线的一部分,有无数普速列车经过这段线路进出北京西站。随着京雄城际线的建设,这一段线路改为高速动车组行走,沿线的道口也因此封闭。而曾经的普速列车则大多在丰台站改建完成后改到在丰台站始发终到,这段线路上的普速客车也是越来越少了。

虽然是小票车,但是 6437/8 次列车上竟然配置了播音室。随着列车缓缓开出北京西站,车上开始响起温和的始发广播:

京原线包乘组的全体乘务人员欢迎您乘坐我们这趟列车。旅客朋友们,我是本次列车的播音员。您的这趟旅行将由我来为您服务,愿我的声音能减轻您旅途中的疲劳,愿我们的服务能带给您出行的便利。延绵的铁轨展开我们共同的旅程,交错的时间结成大家相聚的缘分,希望每名旅客朋友在缘分的牵手下和睦相处、彼此关照,愉快地到达我们共同的目的地。

广播文本来自 最后的真绿皮车 6437/6438 次 – 花下辞孤

通过广安门站后,列车驶离京雄城际线,经由柳广联络线驶向丰台站方向。

到了丰台站,有些短途车迷就下车了,当然也有不少乘客在这站上车。当列车从丰台站开出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有不少车迷拿着相机拍摄着列车,与我们告别。

出丰台站后,列车先走了一段丰沙线,没过多久就到达石景山南站。这一站原本是个办客车站,后来停止了办客,只允许路内通勤乘客上下车。

从石景山南站出发后,列车就算正式驶入了京原线。在经过园博园附近的时候,有一段线路与西长联络线并行。只可惜晚上光线条件不太好,并不能看清楚。

到了大灰厂站,有不少车迷下车了。从地图上看这站紧贴着六环,乍一看交通并不是十分方便。询问车上的其他车迷才知道,这一站附近事实上有公交停靠,坐上公交之后再转乘地铁就可以回到市区。放大地图之后,观察车站周围发现这一块有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集落,距离 14 号线的终点并不算很远,也很快明白了这一块交通还算方便的原因。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着,开到了上一次运转的终点燕山站,也是列车从丰台站开出后到达的第一个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而从丰台站到燕山站中间停靠的这些站,其实只能称为“乘降所”,12306 上不能购买从这些站出发的车票,乘客只能上车后找列车员补票。

在燕山站,绝大多数车迷都选择了下车,如果想要在当晚回到北京市区,燕山站可能是最后的下车机会了——过了燕山站后,列车就要驶入山区,到时候就很难找到回到市区的公共交通工具了。

(广播在报站的时候,燕山的燕字是按四声读的,这和我之前关注的一位燕山本地交通 up 主的读法是一致的。我刚开始念的时候还是和燕山山脉一样念一声,在了解了燕山地区的历史之后,现在看来念四声应该是更准确的。)

随着绝大多数车迷的离开,列车一下安静了不少。我也终于能以一位普通乘客的身份,开始体验这剩下的路程。

在 8 车厢找到了北大铁协来运转的朋友们,很快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也聚了过来。我们开始交流起自己的运转经历。一位同学向我们展示起他过去几年里打出来的一大摞车票,嘴上滔滔不绝地讲起天南海北到处运转的故事,还有一位同学向我们分享他整理的京原线列车的时刻表。能看得出来大家都是运转经历非常丰富的交通迷了。

在车上我们拿着张仿制的水牌拍了张合影,之后拉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我们分享着路上拍下来的好照片。

认识的另外一位曾经也是 OIer 的北大朋友本来也想来的,但因为其他原因未能到场,于是委托我去给他买几张票留作纪念。

到硬卧车厢找到列车员的时候,列车员表示票卷非常紧张,每个人只答应补一张车票。毕竟带来的票卷还要在明天的回程使用,要是拿来给车迷随便打票,那怕是后来的普通乘客就没法正常补票了。

当然最后还是顺利地为朋友补到了票。热敏纸打出的车票相较于蓝色磁票和红色纸票,手感上似乎要更薄一些,掂量起来也稍微轻了一些。

去补票的路上,我刚好也能有机会观察一下车上的乘客们。不少乘客都是带着大包小包上车的,卧铺车中铺的位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放行李的空间。对于沿线地区的村民们和铁路职工们来说,这趟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低成本的走出大山的机会,这就是“慢火车”存在下去的重要意义。

立在百里峡站台上的里程碑。

过隧道的时候,看到车窗外有点点火星溅落,应该和我们的车的煤烟有关。这样的场景在空调列车上可是没机会见到了。

随着时间越来越晚,一阵寒意渐渐涌来。看了一眼车上的温度计,车内温度勉强维持在十度左右。车上的座位已经变得冰凉无比,冻得我不断搓手取暖。

好消息是车上还有锅炉通过烧煤的方式提供有限的暖气。锅炉内加热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车厢各处,虽然不能做到和空调列车一样温暖如家,但也让车内不至于和车外一样寒冷。

列车员正将煤铲入到锅炉中。
加完煤之后上锁的锅炉室。

终于在晚上十一点半到达了涞源站。绝大多数车迷都在这里下了车,也有几位做了充足准备的车迷将继续向前,一路坐到终点大涧站。涞源也是绝大多数普通旅客的终点了,他们带着大包小包下了车,结束一天的行程。

涞源是 6437 次全程的最后一个“车站”,再往后的停车站点都是不联网售票的乘降所了。终点站大涧则是京局在京原线上的最后一个站点了,再往前到灵丘站就是太局管内了。而大涧站距离灵丘县城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由于到站的时间实在太晚(0:55 到达),而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又太早(5:39 出发),对当地情况不熟的我决定不再向前。

在涞源站下车的车迷中,有的选择稍后坐一点半出发的 K604 次列车返回北京,有的和我一样选择住一晚后坐 6438 次原车返回。

深夜的涞源站。

出站后,有几位车迷准备找邮筒寄明信片。我其实也是有寄明信片的习惯的,只是这一趟停留的时间太短,再加上半夜出门过于寒冷,对当地邮政营业点的情况也未作了解,也就没准备明信片寄出。

从涞源站到酒店的路并不算长,也就五百多米。但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让这段路变得艰难了不少。走到一半发现路边有一家板面餐馆还在开门,饥肠辘辘的我便和其他几位同行的车迷一块进了店。

很巧的是这家店聚集了不少来吃饭的车迷们,其中有一位车迷拿着一个笔记本请大家写几句寄语。我写的时候,双手还在因为严寒而不断颤抖着,握不住笔,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的。

没多久大家点的板面就上桌了。在零下二十度的夜晚,这样一碗热气腾腾,带点辣味的板面无疑是雪中送炭,给身体带来了热量。

所以“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究竟是安徽的还是河北的?

和其他几位坐 K604 的车迷们告别后,我们几位住酒店的继续向今晚的落脚点行进。

到酒店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了。大堂的灯已经熄灭,在柜台前喊了一声叫来了工作人员,办好了入住手续。

躺在酒店的床上,感觉到这个床是真的硬,应该是我睡过最硬的床了。看着这是一家连锁酒店才下的单,住进来之后不免有些失望。不过两位数的价格,简单的过夜需求,也就无所谓啦。

后篇

早上五点多起床,收拾好行李后,我便踏上了前往涞源站的路途。

虽然出门的时候才六点,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早餐店开始营业。

一笼小笼包,一晚热腾腾的豆浆,开启全新的一天。
再看一眼酒店附近的环岛的路牌。

六点半左右到达涞源站。对于涞源这样一个一天只有两对列车停靠的小站来说,车站每天开放的时间也十分有限。但对于当地人来说,一快一慢两对车,将他们与其他沿线的小村庄和大城市紧紧相连。

随着 6437/8 次列车升空,涞源站的票价表已经更换为升空后的票价表。

在候车室里粗略数了一下,在涞源站候车的旅客有至少五十人。其中有几位和我一样送别非空列车的车迷,不过更多还是当地的居民们。

开始检票了。拿着身份证刷过闸机,来到站台上。向东方望去,此时已经现出点点微光。没多久列车进站,大家排好队准备上车。

黎明前的涞源站,乘客们正在排队上车。
涞源站的站牌。

上车之后发现有一位穿着短袖的 cosplay 乘客,在一车的乘客中显得尤其显眼。在如此严冬下穿着短袖,实在是佩服他的御寒能力。

来时坐 6437 次的时候,全程都行驶在黑夜中,欣赏不到窗外的风景。而回程坐 6438 次,从涞源站开始刚好赶上破晓,得以完整欣赏沿线风光。

也因为是白天,相比于去程,回程的车厢内氛围也要活跃不少。大家都拿起手机和相机,拍起沿线的风景。还有人在卧铺车过道的小桌上架好了设备,录制着侧面展望。

正如涞源县名所表示的那样,这里是拒马河(也称涞水河)的源头。而我们返程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将和拒马河一同在山谷中穿梭。

日出前蓝色的大地。
拒马河两岸的聚落,远处的高速公路是 G9511 涞涞高速。

在王安镇站,遇到路边有人挥手与我们告别,我们也以挥手回应。

王安镇站的站牌,以及挥手与我们告别的朋友。
上跨拒马河。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有好几次过河的机会。
塔崖驿站,站房的屋檐上已经结满了冰柱。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山坡。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从拒马河上跨过。不冻的河水,伴随着浓浓的雾气。

从白涧站开始,我们开始驶入山谷的深处。这一带的野三坡和百里峡,算是北京西南方向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希望开春之后能有时间来这边旅游。

下穿 G95 首都环线高速。
出隧道后,马上跨过拒马河。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从拒马河上跨过了。
名叫“太空之旅”的滑道游玩设施。当时调侃,这个叫做“升空之旅”似乎更合适些。

到了野三坡站,这是京原线在河北境内的最后一个车站了。

过了十渡站,拒马河将与我们分离。拒马河的河水将流向华北平原,而我们则将继续在房山的山区中穿行。

十渡站。站名的字体和沿线不少站一样,都透露着时代的气息。
十渡附近高耸的山脉。

过了孤山口站,漫长的山区路段也渐渐接近尾声。向东面望去,房山城区尽收眼底。

走在半山腰上的列车,与山下广阔的房山城区。
燕山石化的工厂。

到了燕山站,有不少旅客在这里下车,也有不少在市区的车迷们选择在这里上车。送别非空列车的氛围再一次浓厚了起来。而从燕山站到北京西站,全程只剩下一个半小时。

当送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之时,我的内心不自觉地开始忧伤起来。

燕山站的雨棚也算是一大特色。
短暂与我们并行的西长联络线。

到达丰台站,又有不少乘客下了车,整个旅程只剩下了 20 分钟。而对丰台站和北京西站来说,这趟车也是它们接发的最后一趟图定非空列车了。

不考虑春运临客的话,这样的开窗照片在丰台站应该已经绝版了。
地铁东管头南站,与远处的丽泽商务区。
最后一趟非空调车底担当的 6438 次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

下车后,站台上开始热闹起来。拍水牌的,拍机车解挂的,拍合影的人络绎不绝。

司机师傅们一路上辛苦了!

北大铁协和清华交协的朋友们拿起了社团的旗子,站在列车前合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再见了,6437/8 次列车的非空调车底!

最后再拍一遍水牌。

后记

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非空列车的体验经历,竟然是这趟非空列车的最后一程。

随着 25B 车底更换为 25G 车底,6437/8 次列车的票价近乎翻倍。而起步价更是从 1 块涨到了 4 块,也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

不得不说,在冬至前后,最低气温 -25 度的华北,进行一次单程 6 小时,往返共计 12 小时的非空调列车运转,实在是给我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车内温度只有 10 度,因为烧煤车内的空气质量也算不上很好,有的窗户因为密封不严而漏风,更加剧了寒冷。对于长期依靠这趟车出行的沿线居民和铁路工作人员来说,更换空调车底后,他们在严冬和盛夏的乘车体验相比现在,要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从这一角度来说,我是很支持这趟列车尽快更换空调车底的,正如之前 25B 取代 22B 等国铁客车迭代的过程一样。

这次运转下来,另外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这其中不仅有与我同龄的大学生,也有不少中年人。也许正是冥冥之中的心灵感应,让我选择踏上了这班末班车。听到他们在车厢里分享的丰富的运转经历,不由感慨世界真大。这一路下来,自己的铁路知识水平与人文地理知识水平,也增长了不少。

看到非空调列车远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内心自然免不了惋惜。那就用文字和照片把这一路的经历长久记录下来吧。

2024 年 1 月 30 日

《京原线非空列车 6437/8 次告别之旅》上有3条评论

    1. 我第一次坐绿皮车的时候是父母带我去北京玩,但我真的是没有什么印象,想以后再做一次体验一下,但一直没有机会坐,还是很遗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